故地重遊
若說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根,除了懶之外,肯定這個地方就是我的根。「灣仔」──在這裡出生、成長、工作,足足有三十多年,直至零二年才徹底遷離;這幾年甚少回去,但凡要到灣仔一帶,總會泛起幾分懷緬,特別每次均有或多或少的改變,總希望從漸退的記憶中抓回更多更多,無奈是一次比一次困難,畢竟自己已是一位過客。
今天假期,無甚安排下決定帶 Adrian 和 Andrea 去看看我成長的地方,順道讓老媽懷舊一番,說實,這裡未必是她的根,但肯定她對灣仔的情比我更深、更濃。兒時居所是位於皇后大道東的一座三層高唐樓內,與合和中心咫尺之隔,到九十年代初則遷到俗稱喜帖街的利東街,新舊址相距不足兩分鐘步程。過去這一帶不像現今蓬勃,縱然合和前身是舞台戲院,除有粵劇公演或假期早場外,觀眾亦只會寥若晨星。利東街記不起何時成為喜帖印務的集結地,祇記得兒時這街非常寂靜,加上附近不少“老同”,所以箍頸搶劫不時發生,與毗鄰春園街相比可算有若天淵;當時單單一條春園街,就有兩間涼茶舖和兩間麻雀館,街兩端共有五個大排檔,相接之交加街是街市,交界處理髮的小檔也有兩三個,早晚更有各類小販擺賣;理髮檔的漫畫、車仔麵的雞公碗、送大獎的撏紙,都讓我和哥哥光顧不少。
到達灣仔,我們沿太源街逛逛玩具店,行行熱鬧的灣仔街市,步上大道東後於春園街折回莊士頓道,再走到已見凋零的利東街,街內十室九空,祇見橫額滿佈,一片寂然;昂首看看昔日居所,想想過去的事,百般滋味;令我更見懷念是已拆卸的大道東舊居,站著對面凝看,改變很多,老媽更侃侃而談當年事,沒變的是路旁那鞋匠,數十年來依舊在努力謀生;這裡除了是我們的居所,也是老父營商的工場,留下的印記實在不少。雖然今日之行對兩位小朋友來說最有意義可能是玩具街那少少一節,但心裏總希望讓他們了解更多我的過去,讓他們看到更多我的足跡。